体育概论--第一章 体育概念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研究时断时续,体育界 曾有过几次大的讨论,例如体育与运动的 区分与统一性、体育属性问题、体育科学 体系问题等。
体育概念一直是探讨的焦点,但直至199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布,我们 仍然未能明确体育的几个概念。
60年代后,国际体育界开始高度关注体育概念的 研究,正式成立了“统一体育术语国际研究会”, 第一次举行了以讨论体育基本概念为主题的国际 学术会议。
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体 育和竞技运动 (sports)的观点,但至今仍 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
1980年的世界体育科学大会,把体育概念 列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之一。可见,对 体育概念问题的研究,是国际体育界共同 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
易搞清楚的一个概念。大家对“体育”的理 解可谓是五花八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国际上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 的统一的“体育”概念。但是,作为一名体 育专业的大学生和一名未来的体育工作者, 都应该对 “体育”的概念有基本的理解。
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很有必要对世界上几 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体育概念作个比较, 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观点,进而深化体育 研究,促进体育观的更新。
几乎没有权威的解释。在众多对体育概 念的表述中,苏竞存先生对体育及其有 关概念的见解具有典型意义。
有密切关系;很多运动被用来作为体育的手 段,这些属于体育活动;而纯粹为了玩乐的 游戏运动可能有害于健康,这就不能说是 体育活动。舞蹈、杂技运动在用来作为体 育手段时,属于体育活动。
舞蹈演员表演舞蹈,杂技演员表演杂技, 他们在做这些运动的同时,客观上也锻炼 了自己的身体,但他们运动的目的不是为 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 动技艺,供人们欣赏,因此,这些是艺术, 而不是体育亚美体育官方平台。所以,不能认为凡是运动就 是体育。将体育与运动区别一下,并不是 要排斥运动,而是更加有利于运动事业的 发展。
世界各国对体育的理解各不一样。这一点 可从日本著名学者前川峰雄所著的《体育 原理》中反映出来。在这本书中,前川峰 雄列举了欧美学者的观点。欧美学者多理 解体育是一种 “活动”且不将体育与 “ sport”严格区分开来。
苏竞存先生用了两个概念: 一是体育 (PE),二是运动 (sport)。 他认为,体育是根据适应与变化的自
然规律,有意识地用自身的运动来增 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是社 会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运动 (sports)是指 用来体力游戏娱乐的身体运动·包括竞技性 的和非竞技性的运动。
日本在1868年 (明治初年)使用 “体操”一词, 它来自欧洲的“gymnastic”,译成 “体术”、 “体学”、 “锻炼法”,1873年统一命名为 “体操”。学校中的课程命名为 “体操科“后来 传入中国。1876年,日本学者近藤镇三在 《独 逸教育论抄》中将 “身体教育”译成 “体育”, 从此正式使用 “体育”这一词。
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实际上类似于今天 的体育活动。 国外:古希腊、古罗马也盛行以养生健身为目的实践 活动,其内涵与体育相同,但那时还没有“体育” 一词及概念。 直到18世纪60年代, “体育”一词才在法国出现。 1762年,法国出版了教育家卢梭 (1712一1778)的 名著《爱弥尔》(Emile),其中用“体 育”(education physique) 这个词论述了对爱弥 尔的身体教育过程。随后德国、英国等国纷纷启用 卢梭的“体育”一词。
直到1923年,北洋政府 “新学制课程标准 起草委员会”颁布了《中小学课程纲要》 (草案),才正式将 “体操科”改称为”体 育科”, “体育”与“体操”自此代表不 同的含义。之后, “体育”这个概念的使 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得到了很大发展并逐 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的内容、形式及其影 响和作用已远远超出原来作为学校的身体教育的 范畴。
事实上,对体育过窄或过宽的理解都是不妥的。在 特定条件下,竞技运动是体育、休闲是体育、学校 体育是体育,这是可以的。但是,从物质的规定性来 看,不能把体育、运动、竞技运动、娱乐、休闲混 淆起来,体育与竞技运动、娱乐休闲之间是有本质 区别的。
德国顾兹姆茨于1793年出版的《青年的体 操》一书,使用了“身体的教育”和“属于 教育的身体运动”这样一个概念。
在中国, “体育”这个词是19世纪末从日 本引进来的,它的本义是”身体的教育”, 是近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在洋务运动 (1860一1890)中曾从外 国引进来 “体操”一词 (在军事学堂中先 后开设体操课)。 “体操”传人我国后,一 度同“体育”并用,两者概念几乎相等。